加入收藏 | 设为首页 | 会员中心 | 我要投稿 大连站长网 (https://www.0411zz.cn/)- 科技、建站、经验、云计算、5G、大数据,站长网!
当前位置: 首页 > 大数据 > 正文

《个人信息保护法》约束 刷脸 AI产业安防场景影响在哪里?

发布时间:2021-11-24 18:39:40 所属栏目:大数据 来源:互联网
导读:距离11月1日《个人信息保护法》实施已经过去了将近一个月,这部围绕个人信息保护的基础性法律对于互联网、电商以及相关数据企业、行业的影响,还远远没有全部释放。实质上,这部法律的影响,将会逐步拓展到传统认知意义上的互联网行业以外,比如人工智能(A
距离11月1日《个人信息保护法》实施已经过去了将近一个月,这部围绕个人信息保护的基础性法律对于互联网、电商以及相关数据企业、行业的影响,还远远没有全部释放。实质上,这部法律的影响,将会逐步拓展到传统认知意义上的互联网行业以外,比如人工智能(AI)领域。
 
AI产业之所以能被“纳入”《个人信息保护法》影响的范畴,其主要原因在于当前AI大规模商用的场景多为安防领域,而其成熟技术模型和算法,便是人脸面部识别,即“刷脸”,而《个人信息保护法》以及近期出台的一系列有关个人信息保护、数据安全有关的法律法规,都将刷脸作为严格约束和规范的重点。
 
如今,投资人、AI企业等,都已经开始对一系列法律法规可能对于AI产业广泛商用的安防场景的影响,未雨绸缪,研读法律,并进行内部自检,以确保经营行为合规,而这也将中国AI产业商用的“平凡”的一面逐渐显现出来,AI的全面商业化,仍然任重道远。
 
自检合规
 
“我们从今年夏天就开始和我们的被投企业打招呼,要求他们对照现有的和新颁布的法律法规进行自检,要确保经营合规,尤其是《个人信息保护法》实施之后,现阶段,最大的风险就是合规风险,一旦违规,投资人要承担很大的损失。”11月23日,一位投资了两家AI企业的投资机构负责人告诉《中国经营报》记者。
 
合规风险意识并非这位投资人独有,或者说,并未是投资方独有,AI企业自身也有同样的意识。两位主流AI企业的内部人士都向记者表示,原来他们内部并没有专门的合规团队,但是从今年开始,都组建了专门的合规团队,还有部分工作和外部的专业机构合作进行,就是为了避免产生哪怕任何一点细微的合规风险。
 
其中一位AI企业的内部人士对记者说,“我们和投资方都签有对赌协议,如果不能如期上市,创始团队要承担赎回义务,还要加上相应比例的利息,如果因为合规问题导致上市拖延,我们创始团队承担不起,所以,宁可严一点,也要避免风险,毕竟在上市审核的过程中,个人信息保护、数据安全的合规,监管部门是很重视的,出点问题,很可能就泡汤了。”她说。
 
记者了解到,在这些企业合规自检的过程中,《个人信息保护法》是重中之重。这部法律于2021年11月1日开始实施,对于数据处理者获取、收集、保存、使用个人信息做出了十分严格和具有针对性的法律规定,而这其中,具体到了包括“刷脸”在内的个人生物信息的获取和收集问题。
 
《个人信息保护法》在国内首次将个人信息分类成敏感和非敏感个人信息,并将人脸归为敏感信息。法律生效后,原则上数据处理者不能收集这些信息。如需处理需要经本人单独同意,而且只能用于特定目的,用完后不可用到别处或出现泄露,否则就属于违法行为。
 
安防场景
 
为什么听起来高大上的AI产业对于《个人信息保护法》中的有关面部识别的法律条款如此关心?恰恰是这样的心态,在一定程度上,揭开了AI产业在中国当下主流商业模式的一角,而这个一角,与社会公众普遍认知中的“人工智能”,其实相去甚远。
 
另外一家大型PE机构的人士告诉记者,AI虽然在广泛的公众认知层面有着“高精尖”和神秘感的印象,但实际上,当前,在中国最为广泛的,也最为成熟的应用场景之一,就是安防。“安防再具体一点说,前端技术和后端模式,刷脸是核心,这是给大部分比较成熟的AI企业带来收入最稳定的一部分业务,把‘之一’去掉,应该也没有什么争议。”他说。
 
两位从事AI系统研发的工程师也都认同这种说法。其中一位工程师告诉记者,当前中国的AI商业应用中,关键的一点在于“算法复用”。“也就是说,我建一个模型,跑一个算法,教会了机器,放在哪里都不用大修改,不用重新学习都能用,这就是大规模商用并且获得收益的前提,否则每一个场景,都要重新建模,重新学习,成本收益的账就算不过来了。”他告诉记者。
 
另外一位工程师则表示,当前国内AI的应用场景中,标准化程度最高,也就是“算法复用”属性最强的,就是安防场景。他在工作过程中明确感受到,各种场景下的刷脸,是“最为容易”的业务,配属的专职团队服务人员也可以减少,“因为一个模型,一套算法,放在哪里都基本能用,相当于一次开发,多次获益。”他向记者解释。
 
几乎所有的AI从业人士都认同这样的说法和逻辑,而从曾经受到投资界追捧的“AI四小龙”的营收情况来看,也确实可以佐证这样的说法,而它们是中国内地AI的头部企业。
 
合规约束
 
“如果只从商业的逻辑看,中国当下的AI企业,其投资价值,更多的会是运营产生的价值,也就是某种技术在市场应用层面的推广,从某种意义上,也要看地推,而在以运营为特征的模式下,必然涉及到大量数据的产生,现在,数据安全,个人信息保护,又是监管重点,因此,合规约束的问题,对AI产业变得非常重要。”前述投资机构的人士分析。
 
既然“刷脸”为核心的安防场景,是当前AI产业最为成熟的商业营收模式,那么,在其运营过程中,必然会涉及到大量敏感的个人生物信息。基于此,包括创始团队在内,很多AI企业的从业人员和高管,也都担心一系列法律法规和强监管,是否会给企业的运营和资本运作带来影响。最为直接的,比如网络安全审查。
 
此前,多家互联网企业因数据安全问题触发网络安全审查,而在11月14日开始征求意见的《网络数据安全管理条例》中,则明确数据处理者赴港上市涉国家安全须申报网络安全审查;在此之前的7月开始征求意见的《网络安全审查办法》中,已经做出了掌握超过100万用户个人信息的运营者赴国外上市,必须向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申报网络安全审查的规定。
 
无论是美国,还是中国香港,都是AI企业上市的“重镇”。
 
一位从事境外上市法务工作的资深律师告诉记者,目前来看,相关法律法规还没有对上市产生实质性的影响,但未来则难以预期。
 
11月22日,“AI四小龙”之一的商汤科技通过港交所聆讯,在其官方披露的信息中,商汤科技表示,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,不存在任何数据、个人信息泄露、违反相关法规的事件、调查或程序。同时,公司也未牵扯监管机构对网络安全进行的调查、通知、警告或制裁。商汤科技及其法律顾问认为,这些条例生效不会对业务经营产生重大不利影响。

(编辑:大连站长网)

【声明】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,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本站立场。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,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