加入收藏 | 设为首页 | 会员中心 | 我要投稿 大连站长网 (https://www.0411zz.cn/)- 科技、建站、经验、云计算、5G、大数据,站长网!
当前位置: 首页 > 站长资讯 > 评论 > 正文

科学缺席,“科学谣言”就乱窜

发布时间:2021-06-02 16:57:30 所属栏目:评论 来源:互联网
导读:科学谣言的可怕、可恶之处,在于其披着科学外衣。很多普通人科学素养不足,辨别能力有限,出于宁可信其有,不可信其无的避害思维,甚少刨根问底,追问究竟。而公众的恐慌心理、从众心理和心理定势,正是科学谣言的传播温床,借助互联网强大的聚合、放大效

“科学谣言”的可怕、可恶之处,在于其披着“科学”外衣。很多普通人科学素养不足,辨别能力有限,出于“宁可信其有,不可信其无”的避害思维,甚少刨根问底,追问究竟。而公众的恐慌心理、从众心理和心理定势,正是“科学谣言”的传播温床,借助互联网强大的聚合、放大效应,“科学谣言”容易迅速爆炸性传播、病毒式感染。

根据“科学谣言”形成和传播扩散的特点,要对其进行抑制和消除,必须在社会上形成科学的对抗系统。具体来说,应当形成学校加强科学教育、公民提升科学素养、专家及时辟谣、法律适时跟进的“四位一体”科学体系。

谣言止于“教”。学校的科学教育是抵御“科学谣言”的基础。在网络上,“科学谣言”的传播者甚至制造者中,不乏学生的身影。这说明在当前的学校教育中,科学教育还有着较大的提升空间。学校抓好学生的科学教育,可以夯实社会抵御“科学谣言”的根基。在现实生活中,家长往往很信任孩子学到的知识,在科学方面愿意听取孩子的意见,当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提高时,学生家长的科学素养也能水涨船高,“小手拉大手”能起到特殊作用。

谣言止于“智”。公民科学素养是抵御“科学谣言”的根本。“科学谣言”之所以泛滥,根本原因在于公众缺乏科学素养,缺少“想一想”的科学观念、“问一问”的科学思维,结果被谣言轻易攻破心理防线。笔者建议,应当在全社会创造浓厚的科学氛围,特别是要利用公共传播媒介,以公众喜闻乐见的方式,对生活中的常见科学问题进行传播,让公众逐步提高科学素养,凡事多问“为什么”,避免出现相信科学却被“科学谣言”所骗的尴尬。

谣言止于“专”。在“科学谣言”的传播中,有一个奇怪的现象:在谣言发端初期,很难看到相关的权威专家出来辟谣。一些专家对很多他们眼中的简单问题不屑于进行回应,不屑于和“科学谣言”交锋,害怕“掉价”。但是,在打击“科学谣言”的行动中,专家的及时跟进、勇于担当必不可少,对付“科学谣言”,就是要用真科学进行辟谣。事实上,这是专家与公众进行直接交流,塑造专家良好形象的契机,抓住这种为公众提供科普服务的机会,也有利于甩掉“砖家”的帽子。

谣言止于“责”。这里的“责”,包括两方面内容。一是在网上活动的所有人,都应当具备基本的责任意识。一些“科学谣言”的产生,可能只是某位网友无聊时的一个恶作剧,但却可能造成巨大的危害和损失,网友在搞恶作剧之前,应当估量自己的行为可能造成的后果;而对于其他网民特别是所谓“大V”,对于类似的“生活中的科学”,至少应当明确其来源后再进行传播。另一方面,国家法律应当及时跟进,对造成重大损失的“科学谣言”制造者,及时依法依规进行处置,完成破除“科学谣言”的最后一道程序。

总之,“科学谣言”的产生、传播和危害的形成,有着复杂的社会、教育、心理等因素,根据这些因素,打造破除“科学谣言”的科学体系,使真科学的种子在社会上生根发芽,不断生长蔓延,“科学谣言”生存的土壤必会越来越少。

(编辑:大连站长网)

【声明】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,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本站立场。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,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!

    热点阅读